第10章 第10章
A+ A-

于是扶苏再度在竹简上写出了制度两个字......

制度肯定不能继续实施这种制度了。

乱世用重典,但要是过了那个阶段,继续用重典,那就弊大于利了。

重典只能阶段性的使用而不是长久之计....

大秦的灭亡很大的程度制度也得背锅。

由于是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虽然确定是依法治国,提倡法家思想,但使用的过度了一些,于是也就造成了官逼民反的效果。

就说连坐制度,一人犯罪,全体株连,陈胜吴广起义,刘邦扯旗造反,要追根到底的话,很大程度和这也有关系。

要说领头的人本身就有野心吧,可为什么一举旗就应者云集呢?

吃不饱饭固然是其中一点,可连坐制度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有人造反,你作为周围的人,已经活不下去了,因为你会被连坐,左右都是死,那不如造反,还可能有一条出路!

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

..........

扶苏看着竹简,又细思了一阵,随后在竹简上又写下来两个字——律法!

大秦自商鞅起,就一直尊崇着法家思想治国的方向。

不得不说,大秦还真是有远见。

修长城也好,书同文车同轨也罢,这些事情都是功在千秋之事,而这依法治国也同样如此,大秦直接找到了最为正确的方向,可惜....大秦这个时代不适合,运用的也比较粗糙。没有后世那般有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作为参考。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中华民族之所以百折不挠,之所以一次次崛起,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无比巨大的关系。

其他的国家遇到问题,极有可能就是自诞生以来头一次遇到这类问题,需要仔细思考,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而华夏不同,华夏只需要翻开史书就可以找到类似的情况,然后将历史中的应对方法赋予以新的实施方式,结合当下国情时局就可以完美切入。

哪怕是找不到解决方法,历史上也必然会留下失败的记载,如此一来后人就会知道这个办法行不通,至少照搬是行不通的,需要新的方式,同时再将这新的方式给记载下来....

这就是所谓传承!

至于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能拿华夏的历史过去用呢?

那自然是不能的。

不同的国情,不同的风土风俗,不同的文化,这些根源上的不同就导致了这些历史缺少了很大程度的借鉴意义,真正拿去用的话说不定适得其反.....

大秦自商鞅起就用律法,这没有问题,当时使用商鞅所定的律法也没有问题。

可如今,百年过去了,其律法也过时了,大秦的国情也已经完全不同,律法要是不跟上的话难免起到反作用.....

就说当年,商鞅变法之时,大秦羸弱,那时候大秦还只是战国七雄之一,而且是比较弱的存在。

而如今,六国都被大秦灭了,天下一统,变化之大,不可以一言语之.....

一个是乱世,一个是太平盛世;

一个是一隅之地,一个是四海之滨;

这其中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能够概括的....

所以,律法的变革也势在必行,这不仅仅是个问题,而且是个根源性的大问题!

..........

扶苏看着竹简,抽丝剥茧。

粮食,经济,制度,律法.......

看着自己写下的这一个个大秦的问题,扶苏只感觉脑袋大......

这些并不是重点,而只是刚刚开始.......

须臾之后,扶苏再度提笔,在竹简的空白之处再度落笔写下了两个字——技术!

没错,大秦...技术也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很小,但其实很大!

大秦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可偏偏这样的中央集权却极难管理,为何?

因为技术上不允许啊!

政令的下达,百姓对于政策政令的理解,这都是问题;

饶是大汉,最初也是靠着分封诸王暂时性解决这问题的,而后虽然推恩令收权,但却始终没有达到后世那般集权程度。

路不平太难行,百姓愚昧,无法理解政策;

别说是大秦了,哪怕是后世那般网络无比发达的时代,想要将政策正确地解读也需要花费不小的精力,由此可见政令传达的难度!

有时候一个政策,下发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甚至非常符合国情,理论上也是完全没有毛病,可偏偏落下去的过程中出了问题....

这就是理论和实操的区别所在;

这就譬如一个律法点,张三违法之事,理论上正如律法中所言一般完全可以做到规避犯罪,但真要是按照这个方式进行实施犯罪,大概率是凉凉的,因为一个是理论,而另一个,是实操;

就比如一些罪责,按照律法所言确实是可以判罚,可落到实处的时候甚至连立案都是问题;

治国,不能停留在理想的理论之中,必须要落到实处;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始皇帝一直看不上扶苏,恨铁不成钢的原因所在!

因为扶苏太理想主义了,而理想主义,是无法治国的!理想主义治国,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理想主义治国导致国力不进反退的例子多不胜数,历朝历代皆有之,但偏偏历朝历代都还是会重蹈覆辙,没有撞过南墙的人永远不知道南墙有多硬,别人不行做不到的事情,总是觉得自己异于常人......

而显然,扶苏并不准备当个铁头娃.......

扶苏在竹简上写下了技术二字.......

技术,可以解决政策传播,粮食增产等一系列的问题;

现如今的大秦,疆域不大,但是想把一个政策完完整整传达下去,还真不容易,甚至有时候都不是官员的问题,地方官员也想好好干跟着政策走,可奈何他们也不能很好理解政策啊!

官员也只能问问和附近的官员,而附近官员也是只能互相问问,这人传人,政策自然就出现了误读;

始皇帝一次次东巡,一是为了寻长生不老药,但还有一个关键则是给百姓和官员讲解政策,让治下的百姓亲眼看看自己的国君,知道朝廷的各种政策的正确解读;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东巡之事并非始皇帝特立独行,历朝历代皆有之。

始皇东巡和杨广下江南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第1章 第2章 第2章 第3章 第3章 第4章 第4章 第5章 第5章 第6章 第6章 第7章 第7章 第8章 第8章 第9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0章 vip 第21章 第21章 vip 第22章 第22章 vip 第23章 第23章 vip 第24章 第24章 vip 第25章 第25章 vip 第26章 第26章 vip 第27章 第27章 vip 第28章 第28章 vip 第29章 第29章 vip 第30章 第30章 vip 第31章 第31章 vip 第32章 第32章 vip 第33章 第33章 vip 第34章 第34章 vip 第35章 第35章 vip 第36章 第36章 vip 第37章 第37章 vip 第38章 第38章 vip 第39章 第39章 vip 第40章 第40章 vip 第41章 第41章 vip 第42章 第42章 vip 第43章 第43章 vip 第44章 第44章 vip 第45章 第45章 vip 第46章 第46章 vip 第47章 第47章 vip 第48章 第48章 vip 第49章 第49章 vip 第50章 第50章 vip 第51章 第51章 vip 第52章 第52章 vip 第53章 第53章 vip 第54章 第54章 vip 第55章 第55章 vip 第56章 第56章 vip 第57章 第57章 vip 第58章 第58章 vip 第59章 第59章 vip 第60章 第60章 vip 第61章 第61章 vip 第62章 第62章 vip 第63章 第63章 vip 第64章 第64章 vip 第65章 第65章 vip 第66章 第66章 vip 第67章 第67章 vip 第68章 第68章 vip 第69章 第69章 vip 第70章 第70章 vip 第71章 第71章 vip 第72章 第72章 vip 第73章 第73章 vip 第74章 第74章 vip 第75章 第75章 vip 第76章 第76章 vip 第77章 第77章 vip 第78章 第78章 vip 第79章 第79章 vip 第80章 第80章 vip 第81章 第81章 vip 第82章 第82章 vip 第83章 第83章 vip 第84章 第84章 vip 第85章 第85章 vip 第86章 第86章 vip 第87章 第87章 vip 第88章 第88章 vip 第89章 第89章 vip 第90章 第90章 vip 第91章 第91章 vip 第92章 第92章 vip 第93章 第93章 vip 第94章 第94章 vip 第95章 第95章 vip 第96章 第96章 vip 第97章 第97章 vip 第98章 第98章 vip 第99章 第99章 vip 第100章 第100章 vip 第101章 第101章 vip 第102章 第102章 vip 第103章 第103章 vip 第104章 第104章 vip 第105章 第105章 vip 第106章 第106章 vip 第107章 第107章 vip 第108章 第108章 vip 第109章 第109章 vip 第110章 第110章 vip 第111章 第111章 vip